炭黑作为一种重要染色原料,已广泛应用于化 工领域中,为满足产品质量及工艺要求,炭黑团聚体粒径应小于1μm,在色浆中必须高度稳定分散。然而炭黑特殊的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,致使炭黑粒子在水性体系中极易团聚,较难稳定的分散, 限制了炭黑的应用范围。随着社会对该问题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,通过添加分散剂降低炭黑之间的表面张力,并采用有效的分散方式,有助于炭黑在水性体系中的稳定分散。目前,最主要的分散方式包括搅拌分散、超声分散、剪切分散、球磨分散,其中,球磨法制备的炭黑色浆分散稳定性最好,具有纳米化、粒子化等优良特性。在球磨过程中,常采用大小不同的锆珠作为研磨介质,锆珠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剧烈运动,以高强度的机械力将炭黑凝聚的二次团粒分散成接近一次粒子,最终在无外力作用下,炭黑粒子能够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,高度悬浮分散。所以,球磨过程中所使用的锆珠,球径尺寸配比不同,对炭黑色浆的研磨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。
研究采用正交试验,在相同炭黑色浆中,采用不同球径的锆珠配比,分别进行球磨实验,检测球磨后色浆中炭黑粒子的粒径分布情况,通过数据分析,探寻最佳锆珠配比方案。
1 实验
1.1 仪器与试剂
行星式球磨仪,激光粒度仪,大号锆珠,球径8mm ~ 10mm; 中号锆珠,球径5mm ~ 8mm; 小号锆珠,球径3mm ~ 5mm; 炭黑,分散剂NNO; 脱盐水; 电子天平。
1.2 炭黑色浆配制及锆珠分配
分别取炭黑60g,分散剂15g于研磨罐中,加入200 mL 脱盐水配制4 份炭黑色浆,依次标号,并按照特定比例,放入不同球径的研磨锆珠。
利用正交试验L4( 23) ,以三种不同球径的锆珠作为不同因素,以加入不同锆珠的质量作为水平,该实验的因素水平如表1 所示1.3 球磨
利用行星式球磨仪同时对4 罐色浆进行研磨2.5h,设置球磨仪电机转速1500 r /min,自转速度1285 r/min(<2400 r /min) 。
1.4 粒径分布测试
按特定配比,在色浆中加入不同球径的锆珠,会影响研磨效果,研磨后的粒径不同。将球磨后的色浆取出,采用激光粒度仪检测粒径分布,依此评价研磨效果,设置仪器条件为:测试温度25 ℃,分散介质脱盐水,介质粘度8.904E - 0.4 Pa·s,介质折射率1. 333,角度90.0°,延迟单位20 μs。
1.5 对比试验
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锆珠配比方案,按其配制5号样品,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研磨及粒径分析,与前4组样品进行对比分析。
2 结果与讨论
2.1 不同锆珠配比对球磨色浆的粒径分布情况
四组炭黑色浆经球磨后,分析其粒径分布情况如图1 所示,其结果如表2 所示。根据粒径分布效果,以中位粒径( D50) 的分布范围为主要参考值,进行数据分析如表3 所示。实验表明,根据极差R,表明中号锆珠对研磨粒径影响最大,大号锆珠对研磨粒径影响最小; 根据k值表明,在50g ~ 100 g 范围内,中号锆珠加入越多,研磨粒径越大,小号锆珠加入越多,研磨粒径越小,大号锆珠加入越多,研磨粒径越大; 实验中位粒径越小,表明该状态下的水平值越好,根据该正交试验,可以确定最佳组合为大号50g,中号50g,小号100g。2.2 对比试验下
按照该最优组合配制5 号色浆瓶,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研磨,用激光粒度仪检测其粒径,并与前四组进行对比,结果如图2 所示。由图2 可见,5 # 样品的中粒径( D50 ) 为0. 358 μm,相比前四组样品为最低,且粒径分布相对更窄,粒径更小,表明该锆珠配比方案下,球磨后炭黑分散效果最好。
3 结论
在球磨制备的炭黑色浆中,对炭黑粒子的分散效果进行研究发现:
1) 球磨色浆过程中,因采用不同球径的锆珠配比,其炭黑粒径分布有着较大差异;
2) 通过激光粒度仪检测色浆中炭黑的粒径分布情况,可以间接评价球磨效果;
3) 在锆珠加入量为50 g ~ 100 g 范围内时,球径为5 mm ~ 8 mm 的锆珠对研磨粒径影响最大,加入越多,研磨粒径越大; 球径为3 mm ~ 5 mm 的锆珠对研磨粒径影响其次,加入越多,研磨粒径越小; 球径为8 mm ~ 10 mm 的锆珠对研磨粒径影响最小,加入越多,研磨粒径越大;
4) 采用尺寸配比为大号锆珠50g,中号锆珠50g,小号锆珠100g 的组合,球磨后炭黑的分散效果最好。